近日,人工智能(AI)概念股大漲大跌,資金分歧明顯加大。
此輪AI牛市,“AI+”產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醫療、影視、教育等行業的估值?對此,多位基金經理表示,DeepSeek概念主題投資能否演化為基本麵投資,重點關注AI技術能否真正落地並帶來業績增長。目前“AI+”產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,並不是所有領域都能有效利用AI實現價值增長。
概念股還需業績驗證
近日,市場熱門板塊人工智能、人形、半導體等概念股波動明顯加大。例如,2月18日,萬得DeepSeek指數盤中跌幅超過3%,、、等多隻概念股盤中跌停;2月19日,該指數的概念股就開啟反攻模式,漲停,大漲17.79%,數據港漲超7%。
對於AI概念股波動加大,不少基金經理認為,AI能否從主題投資演化為基本麵投資,重點關注AI技術能否真正落地並帶來業績增長。如果沒能帶來業績變化,很多概念股股價調整無法避免。
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經理吳海健表示,如果相關企業能夠通過AI實現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或商業模式創新,並反映在財務報表中,主題投資有望轉向基本麵驅動;反之,若僅停留在概念階段,缺乏實際成果,熱潮可能逐漸消退,導致估值波動。
富榮基金研究員郭梁良認為,對於AI主題投資,如果沒有業績支撐,風口過後,大幅回調難以避免。而有業績支撐的公司則可能在短暫回調後,股價再次創出新高。業績兌現之前,一些產業前瞻指標的變化是值得關注的,比如接入AI後的應用是否加速獲客,雲計算公司收入增長是否提速等。
“主題投資演化成基本麵投資完全是有可能的,無非是產業進展與投資節奏的匹配。”金鷹基金權益研究部劉忠騰認為,未來泛AI,包括大模型、智能汽車、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有望實現對傳統行業的逐步改造和升級,對企業降本增效。從產業進展的角度,當前處於AI智能體逐步通往AGI的路上,若兩到三年內AI技術快速成熟並落地,主題投資大概率會逐步演化為基本麵投資。
“AI+”產業仍處起步階段
近期,長時間行情低迷的醫藥、傳媒等板塊加上AI概念後,也獲得大量資金關注。有市場觀點認為,AI或將提升部分行業的估值。
“AI有望通過技術賦能和商業模式創新,提升部分板塊的市場預期。”吳海健認為,短期內,市場對AI概念的追捧可能帶動醫藥、傳媒等板塊的估值修複。長期來看,AI在醫藥領域的藥物研發、診斷優化等,AI在傳媒領域的內容生成、個性化用戶體驗等,若能成功落地並帶來業績增長,將實質性提升行業價值。
德邦基金基金經理雷濤提醒,AI與其他產業的結合,促使市場對這些產業有一些重新評估。不過,目前來看,“AI+”產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。需要仔細甄別哪些傳統產業的細分領域能夠真正從AI技術中獲益,因為並不是所有領域都能有效利用AI實現價值增長。這也意味著,試圖通過AI來提升某些領域的估值將是局部性的,並且僅限於那些真正和AI能產生化學反應的部分。
“看似瘋狂的行情背後,反映的其實是市場參與者對於DeepSeek如何影響AI產業的思考。”郭梁良對記者表示,DeepSeek的意義在於“模型平權”,模型平權帶來的影響是,大量應用可以廉價接入頂級模型,提升用戶使用體驗。大量應用接入大模型,帶來全社會層麵推理算力需求提升,則會在未來帶來雲計算產業增長提速、IDC上架率提升等可能的變化。所以市場選擇應用和推理算力相關公司,是有一定產業邏輯的。
產業加速期可能很長
多位基金經理認為,AI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,相關產業發展的持續期可能很長。
劉忠騰認為,從“互聯網+”演變到“AI+”,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,是摩爾定律持續發揮作用的結果。上一輪中國的互聯網從2000年一直持續到2015年,2020年以後全球科技產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,預計產業加速期或至少持續15年到20年。
“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,每一步都是科技不斷開拓創新的結果。對於投資而言,必須緊密跟蹤產業的發展,科技的進步在哪裏,就需要把目光放在哪裏。這樣才能把握住科技發展的脈搏,在投資上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。”雷濤表示。
據證券時報王明弘
(文章來源:金融投資報)